“情报分析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情报分析研究
    周晓英 裴俊良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3): 10-25.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4.03.002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分析1979—2019年40年间中国情报学研究呈现的特征,以期形成对中国情报学发展的客观认识。[方法/过程]文章采集了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46 252篇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期刊论文,以其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作为语料,通过LDA主题模型构建识别,形成中国情报学26个研究主题,并以此数据为依据,结合中国情报学发展的背景知识,从这些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成果所体现的特点以及对情报学自身研究4个方面,分析中国情报学研究的特色和进展。[结果/结论]从内容来看,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可以概括为6大研究内容;从对象来看,“情报”一词仍然是中国情报学研究中最核心的概念,文献、期刊、论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知识和数据逐步纳入了研究范畴;从成果来看,文献分析和文献研究、情报分析和数据分析、知识组织和知识表达成果显著,开展评价、核心筛选、热点识别是中国情报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应用形式;从对学科自身的研究来看,中国情报学需要更多对理论实践和教育的关注。
  • 情报分析研究
    程雁雷 张林轩 张 旭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3): 26-40.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4.03.003
    [目的/意义]数字法治政府是与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相适应的政府治理新样态。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公共数据开放则是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文章选取中央及浙江、山东、贵州、广东、四川、福建、广西、海南、江西、江苏10个省份的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作为研究样本,对当前我国公共数据开放法规政策体系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检视数据开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存在内涵边界存在不确定性、法规政策体系存在缺口、行政法治制度供给欠缺、公民数据权利保障机制尚未成熟等问题。为此,应明确公共数据概念界定和权属性质、完善公共数据开放法规政策体系、建构公共数据开放行政法治秩序、健全公民数据权利保障体制机制,进而将公共数据开放融入法治轨道之中。
  • 情报分析研究
    李立清 喻 明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3): 41-55.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4.03.004
    [目的/意义]探索技术-组织-环境各前因条件对数字赋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建设的联动效应及提升路径,旨在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与中国现实场景,构建数字赋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数字赋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建设的关键要素与驱动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技术-组织-环境各前因条件中的单一条件并不构成数字赋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建设的必要条件;存在驱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建设的4条路径:技术-组织-环境联动型、技术与组织为主+环境辅助型、技术+组织型、技术+环境型;在特定条件禀赋下,注意力分配与公众外部需求发挥着2—3个条件组合的协同作用。
  • 情报分析研究
    毛太田 汤 淦 陈进亮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2): 30.
    [目的/意义]政府数据开放是政府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OGDP)对数字政府发展的影响,对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具有指导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基于OGDP的建设与否,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以全国101个地级市2019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OGDP建设对数字政府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以及尽可能消除不可观测因素带来的内生性影响的情况下,研究发现OGDP的建设能够正向影响数字政府发展,建设OGDP的城市的数字政府发展效应要比未建设的高15%—25%。因此,建议从加强OGDP建设、提升数据开放主动性和质量、优化平台服务、建设国家级OGDP等方面促进数字政府发展。
  • 情报分析研究
    徐绪堪 李 溢 唐 津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2): 42.
    [目的/意义]在个人信息保护日渐重要的今天,开展我国社交媒体隐私政策合规性评价研究,可为完善社交媒体隐私政策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选取28个常用社交媒体,基于LDA主题模型、完整性评价和阅读感分析对其隐私政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随着相关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社交媒体在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步,但在政策完整性、特殊群体的保护和可读性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未来,可从法制建设和用户权利保障、特殊群体保护以及文本可读性3个方面进行完善。
  • 情报分析研究
    吴小兰 章成志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2): 58.
    [目的/意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中,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学科基金代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生长。为此,文章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学科申请视角,挖掘跨学科知识及其融合生长路径。[方法/过程]首先,结合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申请代码的层级结构,改进并优化了跨学科性测度指标,识别最具有跨学科性的跨学科知识。随后,构建跨学科知识与一级学科的二类型异质网络,并基于RankClus实现了跨学科知识社区发现与生长路径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12个跨学科知识主题与6个明显的知识生长路径,其知识生长路径分别是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C-H)、化学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B-E)、生命科学部—地理科学部(C-D)、数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管理科学部(A-F-G)、数理科学部—地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A-D-E)、化学科学部—管理科学部(B-G)。
  • 情报分析研究
    王仪雯 谭春辉 薛晓斐 王学东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2): 72.
    [目的/意义]网络媒体平台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确定环境下网络媒体平台管控行为的随机演化博弈分析,为网络媒体平台舆论管控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Moran过程的随机演化模型,将自然选择规则作为策略更新规则,探讨了影响网络媒体平台管控行为的因素,分析了外部随机性因素和内部因素主导情境下的均衡结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平台管控行为主要受外部随机性因素、平台数量规模、不同管控行为的成本收益影响。外部随机性越小、平台管控收益越大且成本越小,积极管控的扎根概率就越大,平台数量规模存在着一个能够有效管控突发公共事件的临界值,能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平台管控提供新思路。
  • 情报分析研究
    陈艳红 王 欢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1): 49.
    [目的/意义]突发疫情事件中,社区是弱势群体获取应急信息的重要渠道,了解弱势群体信息需求,有助于社区精准提供信息服务,促进辖区内居民应急信息储备,增强其满意度。[方法/过程]文章以突发疫情为背景,结合疫情重要信息类别及相关文献,对社区内弱势群体应急信息需求展开调查,借助KANO问卷对各需求进行分类,以确定社区优化应急信息服务的优先级。[结果/结论]针对弱势群体的必备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调整应急信息服务重点,通过关注应急需求转化、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等措施,保障弱势群体应急信息需求得以满足。
  • 情报分析研究
    魏 晨 吴晨生 赵冰峰 凡庆涛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1): 62.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4.01.006
    [目的/意义]面对错综复杂的跨域突发事件时,必须破除情报资源、情报服务和应急管理内权责之间的壁垒,以产生嵌入式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应急管理效能。[方法/过程]文章从情报制度保障、情报组织保障及预警情报机制3个层面的视角出发,研究跨域情报服务突发事件的基础保障、情报缺失问题和实现路径。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和传统情报协同服务体系,利用嵌入式协同情报监测采集系统和危机预警情报系统等工具,构建嵌入式协同情报服务体系框架。[结果/结论]情报理应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冲锋号”。文章以嵌入式协同视角从3个层面提出变革情报支持范式:在法律法规层面凸显情报主导、提升情报组织保障和赋能、建立常态化危机预警情报机制。通过构建耦合联动的情报共同体,优化功能互补的应急管理工具箱,打造双重共轭的情报保障体系,从而形塑“随时待命、明辨真相、贴身决策”的嵌入式情报主导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情报服务机制。
  • 情报分析研究
    彭启宁 柳炳祥 付振康 冯广宇 贝汶瑜
    科技情报研究. 2024, 6(1): 75.
    [目的/意义]以侵权专利为切入点,探究不同因素对专利技术侵权无效宣告倾向的影响机制,对比分析同一领域不同的侵权主题下无效宣告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方法/过程]文章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对所选新兴产业领域的侵权主题进行细分,了解该领域侵权专利的不同侵权主题和侵权主题词;其次,利用统计相关性模型计算在不同侵权分类主题下的各类数据指标,对比分析无效宣告倾向的相关性;最后,通过构建多特征融合的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侵权分类主题下的专利分别进行无效宣告分类的识别训练,并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中的LIME模型,对模型中计量指标特征影响程度进行解释。[结果/结论]根据主题分类后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主题分类下所选取的特征指标,不但在侵权后判定是否无效的整体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在不同分类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排序也不相同,此外,不同分类主题所依赖的分类规则和分类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
  • 情报分析研究
    邓三鸿 杨 杰 王 昊 沈健威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4): 42-56.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3.04.004
    [目的/意义]综合多源异构数据的学术评价与科学计量方法逐渐发展成为领域热点,目前对于多源异构数据视角下的学术评价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方法/过程]针对多源异构数据利用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妥当、研究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文章梳理多源异构数据视角下的学术评价发展状况、厘清领域内涵及外延、分析领域前沿和热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在多源异构数据视角下,学术评价领域呈现出数据维度增加、数据粒度细化、评价指标复杂化等趋势。多源异构数据视角下的学术评价内涵界定、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对于澄清领域认知、辨析相关概念、明确研究路径与方法论基础,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 情报分析研究
    李炜超, 周 毅,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4): 57-77.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3.04.005
    [目的/意义]对国内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和治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从CNKI核心期刊库采集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法揭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研究的宏观态势,利用系统性综述方法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从治理者、治理对象、治理工具以及治理机制4个维度进行梳理与归纳。[结果/结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成为学界基本共识,解决主体失灵现象和促进主体协同是近年来关注的重点之一;当前研究已经突破信息内容本身,与信息内容生产、传播和使用有关的各类主体、技术以及背景环境都成为研究对象;治理工具可以归纳为规制型工具、促进型工具和教育引导型工具3大类,借助数智技术强化治理工具效能已成为政府和多数学者的共识;治理机制归纳和划分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3个阶段。未来需要更多从总体国家安全高度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整体性治理研究,加强网络正面优质信息内容生产与推荐,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中算法应用的风险治理研究。
  • 情报分析研究
    赵 阳, 文庭孝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4): 78-93.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3.04.006
    [目的/意义]新型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是用户日常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信息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和信息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对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系统地梳理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主题,提炼研究观点。[结果/结论]国内外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的理论基础探究、信息行为模型构建、特定情境和特定用户的信息行为分析(以社交网络、图书馆、政务和健康等信息行为为主)、用户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平台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和行为治理等方面,但整体上缺乏用户信息价值感知,以及信息价值与信息行为互动机制的相关研究。
  • 情报分析研究
    曹树金, 孙立宝, 曹茹烨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3): 49-66.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3.03.005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因素,对各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基于科技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因素影响模型。然后,选取国内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样本,利用文本挖掘、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政策文本的数量、发布机构等外部特征,以及政策工具、对象和注意力等内容特征进行量化。最后,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因素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政策发布机构数量、效力级别、发布频率、政策工具和政策对象对科技创新发展都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政策数量、政策注意力与科技创新发展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 情报分析研究
    王芳, 魏中瀚, 连芷萱, 康佳
    科技情报研究. 2023, 5(3): 67-84. https://doi.org/10.19809/j.cnki.kjqbyj.2023.03.006
    [目的/意义]智能问答系统已成为各类网站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设施。政务咨询问题的复杂性,对政府网站智能问答系统的语义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开发的“基于语义理解力的政府网站智能客服评价体系”以及配套的测试题集,对我国30个省级政府网站智能问答系统的“问题解决质量”“服务交互质量”“基础建设质量”进行了评测。[结果/结论]上海、浙江、北京总分名列前三;当前政府网站智能问答系统在语义理解及场景化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仅有30%的系统得分达到及格线以上,部分问答系统在基础功能与服务交互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最后,文章提出扩展知识库、提升问题匹配精度、增加人文关怀等对策建议。